|

学术动态

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Konstanze Marx教授做客浙外博达论坛第810讲暨英文同文讲坛第28讲

  • 时间:2023-04-22
  • 来源:
  • 作者:牟建霖

2023年4月20日晚,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Universität Greifswald)Konstanze Marx教授做客浙外博达论坛第810讲暨英文同文讲坛第28讲,以“Just a normal day on Twitter: Coping with violence”为主题作专题讲座。讲座由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外话语语用研究院院长、英语语言文化学院谢朝群教授主持。

语言暴力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时有发生,甚至引发了“反社交媒体”运动。Marx教授以德国社交媒体上广泛存在的语言暴力案例为基础,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了受害者在面对网络暴力时采取的不同处理方式。

Marx教授首先运用Du Bois提出的“立场三角”概念来解释社会地位的定义。在此概念中,立场是指社会行为者通过公开交流的方式对同一客体进行评价,同时对主体进行定位,并与其他主体建立离合联系的行为。Marx教授以此作为研究出发点,提出了三个问题:1)受访者如何定位自己与所遭受的暴力行为之间的关系?2)在定位和语言选择方面,是否存在普遍模式?3)这些模式是否会引发典型的后续交流?

Marx教授通过不同类型的案例分析指出,互联网媒介可以将原本属于私人的暴力事件带到另一个层面,但有时识别这种暴力事件仍然比较困难。Marx教授提到了一种情况:在经历暴力事件后,受害者决定采取行动,通过“公开发布”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经历。如果类似的暴力事件持续出现,那么事件讲述者更有可能从中获益。此外,一些观点表明,由于暴力事件会对受害者造成持续影响,在受害者“公开发布”后会引发“共情”的后续交流,这有利于受害者应对整个暴力事件。这些观点得到了事实支持。

Marx教授引证了“语言修正”作为反击方法的案例。受害者从元角度分析收到的语言暴力文本,并将其作为待编辑的事实文本。通过这种方式处理对自身的人身攻击,受害者不再停留于受害者角色,而与加害者“攻防互换”。

Marx教授还分析了后续交流(即评论区),探讨语言暴力事件中反击的有效性。教授指出,网友评论的方式与发帖者所采用的应对语言暴力事件的方式存在一致性。例如,在一个案例中,受害者特别标注了某句有语法错误的侮辱言论,在评论区中则出现了很多模仿该语法错误的评论。最后,Marx教授引用一段话总结探讨暴力话题的目标:“我把威胁公之于众,目的是不让那些发声的人被仇恨和煽动所掩盖。这不仅与知名人士相关,也与许多其经历仍然不为人知的人相关。”许多有影响力的人分享自己所经受的暴力事件,不仅使暴力变得清晰可见,更重要的是,许多难以被关注到的人也可能因此获益。

在一个多小时的讲座结束后,Marx教授与线上参会的师生进行了互动,耐心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Marx教授的讲座视野开阔,内容丰富,对于研究互联网语言暴力的模式和反击语言暴力的方式具有启发意义。Marx教授最后指出,互联网暴力与传统肢体冲突的暴力有所不同,不是靠力量优势取胜。互联网和电子产品的普及性使得“弱者”也能获胜。因此,在谈论社会和社交媒体的语言暴力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差异。Marx教授的讲座为研究中国互联网语言暴力现象提供了灵感,参会师生深受启发。

37000cm威尼斯地  址:浙江省杭州市留和路299号

37000cm威尼斯电  话:0571-87799024

37000cm威尼斯邮  编 :310023

37000cm威尼斯学院信箱:ywbgs@zisu.edu.cn

37000cm威尼斯

微信公众号